专项运动不是越早越好,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更重要

全部动态2021-05-08

很多孩子从小学习某一专项运动很出色,得到过很多荣誉,但很多爸爸妈妈却发现宝宝的综合运动能力一般,甚至出现了身体发育不协调等问题

其实对于还未成熟的孩子而言不断重复相同的动作和肌肉群容易造成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甚至会造成某些伤病,给未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促进其体能发展。
学龄前是孩子各项基本动作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终身运动的启蒙期。这个时候的运动不单单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还具有社会性的功能。
比如,孩子们可以通过运动获得身体和感官体验,获得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更有效的社交方式,以及纯真的生活乐趣。而孩子本身在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运动需求。
因此,家长和教师在注重体育运动的同时,更应当注意,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身体,骨骼与肌肉都在不停的发展与完善。在他们年幼时超负荷体育锻炼带来的身体伤害有可能对今后的人生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家长有必要需要普及以下意识:
1.打好运动技能基础
孩子个体发育成熟会跨越胎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春期等阶段。动作发展也是由胎儿在母体中的自然本能动作,出生后的节奏定型动作,慢慢发展到姿势协调动作,然后有相对固定的动作模式,学习掌握身体移动、物体操控和身体平衡技能。在这些动作发展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2.运动思维培养

3岁以前是培养孩子运动思维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大脑快速发育集中于0~3岁,这阶段的孩子思维是完全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等孩子稍微大一些,24个月左右时,可安排一些运动性的游戏。

关注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和基本动作模式的形成,早早训练孩子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让孩子习惯运动,喜欢运动,运动思维也就慢慢融入了孩子的思维系统。

 

3.专项运动启蒙

3岁以后,孩子的基本思维模式已经形成,有了更高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可以开始适当偏重于粗大动作的培养。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游戏中练习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当然,也可以带孩子去专业的训练场所,体验多方位的运动启蒙训练。

等到孩子各个动作的身体功能已基本完善时,就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身体特点,培养其对某种体育项目的热爱,比如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滑冰等专项体育运动。

 

 

各年龄段的运动时间

 

0-1岁:每天30分钟
1-2岁:每天累计中高度运动180分钟
3-4岁:每天累计至少180分钟,其中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运动
5-6岁: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每周三次高强度运动

 

各年龄段的运动项目

0-3岁:

爬、走、跑、跳等一些简单的运动,同时与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3-6岁:

走、慢跑、体操、跳绳、游泳等难度低,运动强度小的运动,建议选择多项运动,主要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孩子基础动作能力的发展,例如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

7-12岁:

慢跑、球类运动、体操、滑冰、骑车和击剑等对抗性低,技巧性的团体项目为佳,建议参与4-5项运动,促进运动能力全方面发展,例如肌力、耐力、协调性、灵敏性、稳定性等。

13-15岁:

篮球、足球、排球、滑雪、滑冰等团体性运动,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2-3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16岁以后: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和重点进行一项专项运动,保持运动习惯,并提高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日常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